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

2025-10-29 10:57:50 来源: 用户: 

有个成语叫呆若木鸡】“呆若木鸡”是一个常见但容易被误解的成语。它原本并非形容人傻,而是用来形容一种高度专注、沉稳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庄子·达生》,讲述的是斗鸡的故事,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在紧张或专注时的表现。

一、成语来源与含义

出处:

《庄子·达生》中记载:“纪渻子为王养斗鸡。十日而问:‘鸡已乎?’曰:‘未也,方虚骄而恃气。’十日又问:‘鸡已乎?’曰:‘未也,犹应响影。’十日又问:‘鸡已乎?’曰:‘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。望之似木鸡矣。’”

原意:

“呆若木鸡”最初是形容一只斗鸡在经过训练后,变得沉稳内敛、毫无躁动,外表看起来像木头一样,实则蓄势待发。这种状态正是斗鸡最厉害的时候,因为不轻易被激怒,也不轻举妄动。

现代引申义:

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因惊讶、恐惧或极度专注而显得呆滞、反应迟钝的样子,带有贬义。

二、成语用法与示例

用法 示例
形容惊讶 他听到这个消息时,惊得呆若木鸡。
形容恐惧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,她吓得呆若木鸡。
形容专注 他在比赛中专注得呆若木鸡,连对手都看不透他的动作。

三、常见误用与纠正

常见误用 正确理解 原因
认为“呆若木鸡”是形容人傻 其实是形容人沉稳、专注 受现代语境影响,忽略了古义
用于夸奖他人 不宜用于褒义场合 通常带有贬义色彩
混淆“呆若木鸡”和“目瞪口呆” 两者意思相近但侧重点不同 “呆若木鸡”更强调内在状态,“目瞪口呆”更强调外在表现

四、总结

“呆若木鸡”虽然字面听起来像是贬义词,但其本义却是一种高超的境界——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、不动声色。现代社会中,人们往往将其误解为“傻”,其实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误读。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中的传统智慧。

成语 出处 原意 现代意义 常见用法
呆若木鸡 《庄子·达生》 斗鸡沉稳内敛 表面呆滞,实际专注 惊讶、恐惧、专注状态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