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用人单位以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

2025-10-28 06:47:45 来源: 用户: 

用人单位以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】在劳动法框架下,用人单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依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解除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,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,劳动者有权要求赔偿或继续履行合同。

以下是对用人单位可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:

一、说明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》的相关规定,用人单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:

1.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

用人单位需提前明确录用条件,并在试用期内进行考核,若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岗位要求,可依法解除合同。

2.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

用人单位应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,并向劳动者公示。若劳动者存在严重违纪行为,如旷工、盗窃、泄露商业秘密等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。

3. 劳动者严重失职,营私舞弊,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

劳动者因自身过失导致公司遭受重大损失,用人单位可据此解除合同。

4.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,拒不改正

若劳动者兼职影响本职工作,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合同。

5. 劳动者以欺诈、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

若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欺骗行为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。

6.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

若劳动者因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,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。

7.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,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,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

在医疗期结束后,若劳动者无法胜任工作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。

8.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,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,仍不能胜任

用人单位需先提供培训或调整岗位机会,若仍无法胜任,方可解除合同。

9.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,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,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

如企业搬迁、业务调整等,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,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。

10. 经济性裁员

当用人单位出现经营困难,需要裁减人员时,可在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性裁员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序号 解除情形 法律依据 是否需提前通知 备注
1 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 需有明确录用条件并证明不符合
2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 规章制度需合法有效且已公示
3 严重失职,造成重大损害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 需有证据证明损害后果
4 兼职影响本职工作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 需有明确禁止兼职的规定
5 以欺诈、胁迫手段签订合同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26条 合同无效,可解除
6 被追究刑事责任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 以司法机关判决为准
7 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0条 需提供适当岗位
8 不能胜任工作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0条 需培训或调岗
9 客观情况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0条 需协商一致
10 经济性裁员 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1条 需满足人数及程序要求

三、注意事项

-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,应严格遵守法律程序,保留相关证据;

- 劳动者若认为解除行为不合法,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;

-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地方性法规差异,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操作。

以上内容为对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全面梳理,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合规用工,避免法律风险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