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优选问答 >

不孚众望成语解释

2025-09-18 08:52:33 来源: 用户: 

不孚众望成语解释】“不孚众望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评价某人或某事未能达到公众的期望。该成语出自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,原意是“不能使众人信服”,后引申为“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”。

在日常使用中,“不孚众望”往往带有负面含义,表示某人的表现、行为或结果与大众的期待相去甚远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与“不负众望”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,“不负众望”表示“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”,是褒义词;而“不孚众望”则是贬义词。

成语解析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不孚众望
拼音 bù fú zhòng wàng
出处 《左传·宣公四年》
释义 不能使众人信服;未达众人期望
用法 用于批评或评价某人未能满足大众期待
近义词 不负众望(反义)
反义词 不负众望
情感色彩 贬义
常见搭配 不孚众望的举措 / 不孚众望的结果

使用场景举例

- 职场场合:公司新任经理上任后,因决策失误导致业绩下滑,员工认为他“不孚众望”。

- 公共事件:某官员因处理突发事件不当,舆论普遍认为其“不孚众望”。

- 个人评价:朋友对某人寄予厚望,但最终结果令人大失所望,可用“不孚众望”来形容。

注意事项

1. “不孚众望”与“不负众望”容易混淆,需注意区分:

- “不负众望” = 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(褒义)

- “不孚众望” = 没有达到大家的期望(贬义)

2. 在正式写作中,应根据语境准确使用,避免误用造成歧义。

3.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,在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
总之,“不孚众望”是一个具有明确情感色彩的成语,适用于评价他人或事物未能满足大众期待的情况。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在写作和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观点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